2017年的台风分别有梅花、苗柏、南玛都、塔拉斯、奥鹿、玫瑰、洛克、桑卡、纳沙、海棠、尼格、榕树、天鸽、帕卡等多个。
其中2017年首个风暴生成日期为2017年01月07日、末个风暴消散日期生成日期为2017年12月26日。其中最强的台风名为台风兰恩(Lan)。
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相关介绍:
1、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于2017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中国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皆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
2、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气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缩写:PAGASA)都会为它们订立一个菲律宾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
3、此外,由于中港澳(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采用同一翻译名,而中国台湾之翻译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个风暴可能会有2个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时候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称(国际名字及菲律宾名字)。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
天鸽台风是2017年。
超强台风天鸽(英语:Super Typhoon Hato,国际编号:171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Isang)为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3个被命名的风暴。“天鸽”一名由日本提供,意为天鸽座(星座名)。
台风天鸽于2017年8月20日14时被认定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此后其强度不断加强,于8月22日被升格为台风级,又于8月23日被升格为强台风级,一天连跳两级,最强达到15级,48米/秒(最佳路径中升为超强台风级,16级,52米/秒)。
其后于23日12时50分前后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以强台风级(14级,45米/秒)登陆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再后于24日14时被降格为热带低压,最终于17时被停止编号。
台风特点:
路径变化大:2017年8月21日14时预报路径均指向粤东汕尾,22日14时全部调整为指向珠江口以西,路径变化对于防御准备特别是移动速度慢的海上船只避险极其不利。
风暴潮增水历史罕见:风暴潮刚好与天文大潮和高潮“碰头”。2017年8月23日,6个站点出现了超历史最高、超百年一遇高潮位。台风天鸽经过的广东中东部海面和南海北部海域出现了6-10米的狂浪到狂涛。风暴潮和巨浪严重威胁沿海低洼地区人员和设施安全。
台风后续降雨强大:粤西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1小时雨量最大值出现于江门台山市三合镇126.3毫米,创下了五十年一遇的降水记录,过程最大雨量出现于茂名高州市谢鸡镇,达322.4毫米。
2017年在中国登陆的台风有如下:
1、苗柏
于2017年6月12日23时前后在深圳大鹏半岛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预计,“苗柏”将以20公里左右时速继续向偏北方向移动,穿过深圳东部进入惠州、河源,13日上午减弱为低气压。
2、帕卡
2017年第14号台风“帕卡”,8月25日晚上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穿过吕宋岛后于26日白天移入南海东部海面,尔后转为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中部到海南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并于27日在上述沿海登陆。
3、天鸽
2017年8月2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8月23日12时50分前后以强台风级(14级,45m/s)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登陆。8月24日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17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天鸽导致中央气象台发出2017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港澳气象部门发出十号飓风信号 ,且登陆时恰逢天文大潮,为珠海、香港、澳门等地区带来重大破坏,造成了24人死亡和68.2亿美元经济损失 ,其中43.8亿美元来自中国大陆, 10.2亿美元来自香港,14.2亿美元来自澳门。
4、海棠
2017年7月30日上午10点钟,第10号台风“海棠”的中心上位于中国台湾省鹅銮鼻西南方大约23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北纬20.2度、东经119.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00-150公里。
7月31日,第10号台风“海棠”凌晨2时50分前后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热带风暴级)。
5、纳沙
于2017年7月21日在帕劳附近海面上生成;7月25日升格为热带低压;7月26日升格为热带风暴;2017年7月27日升格为强热带风暴。2017年7月28日升格为台风;最强达到台风级(40m/s,13级)。
2017年7月29日19时40分在台湾宜兰东部沿海登陆;2017年7月30日6时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陆(33m/s,12级),14时减弱为热带低压,20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今年2017年7月份共有8个台风生成,具体如下:
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于7月2日生成,4日在日本九州岛西部沿海登陆。
2017年第4号台风“塔拉斯”于7月15日生成,17日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陆。
2017年第5号台风“奥鹿”于7月21日生成,8月7日在日本四国岛室户市沿海登陆。
2017年第6号台风“玫瑰”于7月21日生成,25日在西北太平洋上减弱消失。
2017年第7号台风“洛克”于7月22日生成,23日在香港东北部沿海登陆。
2017年第8号台风“桑卡”于7月22日生成,25日在越南广平省沿海登陆。
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于7月26日生成,29日在台湾宜兰东部沿海登陆,30日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陆。
2017年第10号台风“海棠”于7月28日生成,30日在台湾屏东沿海登陆,31日在福建福清沿海再次登陆。
1、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英文名:Merbok,编号1702,名称来源马来西亚,含义是Maa ru bo kku一种鸽子。活跃日期:2017年06月11日~2017年06月13日。
2、2017年第3号台风南玛都,英文名:Nanmadol,编号1703,名称来源密克罗尼西亚,含义:一个著名的废墟(Pohnpei语)。活跃日期:2017年07月02日~2017年07月05日。
3、2017年第4号台风塔拉斯,英文名:Talas,编号1704,来源菲律宾,含义:锐利。活跃时间:2017年07月15日~2017年07月17日。
4、2017年第5号台风奥鹿,英文名:Noru,编号:1705,名称来源于韩国,含义:狍鹿。活跃时间:2017年07月21日~2017年08月09日。
5、2017年第6号台风玫瑰,英文名:Kularb,编号:1706,名称来源于泰国,含义:玫瑰花;活跃时间:2017年07月21日~2017年07月25日。
6、2017年第7号台风洛克,英文名:Roke,编号:1707,名称来源于美国,含义:男子名(Chamarro语);活跃时间:2017年07月22日~2017年07月23日。
7、2017年第8号台风桑卡,英文名:Sonca,编号:1708,名称来源于越南,含义:一种会唱歌的鸟;活跃时间:2017年07月23日~2017年07月25日。
2017年登陆广东的台风只有一个,叫“苗柏”。
2017年6月10日16时,广东省启动气象灾害(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广东省气象台预报,受“苗柏”影响,12日下午到14日,粤东先后有暴雨,部分市县有大暴雨;珠三角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受到了该台风的影响。
形成原因:
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海面水温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涡度初始扰动;环境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切变小;低压或云团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由于如今人们对台风形成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台风的初始阶段为热带低压,从最初的低压环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八级,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几个小时。在发展阶段,台风不断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风速达到最大值。
而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