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 身体素质的培养的各种活动。采取了各种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
2、其内容丰富,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健美操、登山,滑冰,举重,摔跤,柔道,自行车等多种项目。
体育(physical ecation,缩写PE或P.E.),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人体是各器官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进行体育活动时,看起来好像只有肌肉在活动。其实身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等器官都在参加活动,并且都要由大脑皮层来指挥协调。做准备活动正是为了提高大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准备活动还能使体温略为升高,使肌肉、肌腱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弹性、伸展性都很好,不至于因为突然收缩而拉伤或撕裂,这在冬天尤其重要。进行投掷时,如投手榴弹、铅球、实心球、标枪、垒球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分类介绍
1.体育的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2.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3.竞技运动亦称“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特点是: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3)参加者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5)娱乐性。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4.娱乐体育是指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的、家庭的和集体的;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的、室外的;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的和非竞赛性的;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的和非商业性的;按 体育运动
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 5.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6.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其特点有:1)是一种主动疗法,要求思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锻炼治疗疾病;2)是一种全身治疗,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全身机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3)是一种自然疗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宜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二干多年前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后又不断发展与提高,成为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7.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8.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介绍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介绍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运动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简单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以下分享介绍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有什么好处。
介绍一种体育运动项目1击 剑
击剑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项目,它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要求运动员精神的高度集中和身体的良好协调性,体现出运动员良好的动作和敏捷的反应。早期的击剑由于缺乏良好的护具,容易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创伤,引起流血,重伤,甚至死亡。自从现代击剑中引入了完善的保护衣具,并采用钝的剑尖,已经消除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也极大的促进了这项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击剑比赛项目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女子有花剑、重剑、佩剑,每项均有个人赛和团体赛。
鞍马
鞍马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起源于欧洲。罗马人曾利用木制马来训练骑手。19世纪初德国体操家F.L.杨把这种木马砍头去尾作为体操器械。1896年鞍马被列为体操比赛项目。现代比赛用的鞍马器械长160厘米 ,宽35厘米 ,马背中央木环上沿离地面120厘米 ,离马背12厘米 ,两环相距40~45厘米。
跨 栏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起源于17至18世纪的英国,当时一些地区畜牧业相当发达,牧民们经常需跨越畜栏,追赶逃跑的牲畜。节日里,一些喜爱热闹的年轻牧民还常常举行跳越羊圈的游戏,他们把栅栏搬到平地上,设若干个高矮和羊圈相仿的障碍,看谁能跑在最前面,这就是跨栏赛的雏形。国际比赛男子为110米高栏,栏高106厘米,栏数10个;女子为100米低栏,栏高84厘米,栏数10个。
介绍一种体育运动项目2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介绍一种体育运动项目31、足球:足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大运动,影响力覆盖全世界。足球世界杯是世界上影响力最高的体育赛事,每四年一届的盛会能吸引上亿的球迷观看,堪称一场盛大的节日。足球具备激烈的对抗性、竞赛性以及团队性,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同时,足球也具备最高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英超联赛。
2、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是指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项目及其由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的总称,又包括径赛和田赛,径赛在跑道上进行,田赛则在田径场中间区域进行。田径是奥运会产出金牌最多的大项,也是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也是最容易举办比赛的项目。很多学校运动会其实就是田径运动会,不比其他项目。
3、网球:网球的地位仅次于足球,拥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一开始是贵族运动,后来变成了大众都玩得起的平民运动。门槛的降低使得网球比赛火热起来,网球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产生了以四大满贯为主的职业巡回赛事,中国有上海网球大师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这样的标准职业比赛。
4、赛龙舟:中国独有的民间赛事,赛龙舟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龙舟竞渡早在唐朝就有记载,历史超过千年。在我国,最高水平的龙舟赛事是中华龙舟大赛,得到了央视体育频道全程直播。
5、卡巴迪:据传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盛行于西亚地区,有些像我国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虽然起源于西亚,但玩卡巴迪最牛的还是印度,印度队是卡巴迪梦之队,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至2014年仁川亚运会,连续七次获得亚运会金牌。
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 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中。下面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供您参考。
关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
第一节 各类体育运动的卫生要求
一、 游泳
游泳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不同在于它是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如果没掌握水性,就会下沉,发生溺水,甚至造成死亡事故。此外,如果身体不适或状态欠佳,也有要能产生危险。所以,必须克服麻痹思想,严格按照以下基本卫生要求进行这种运动:
1、要树立安全观念,懂得必要的安全常识,加强组织纪律性。
2、做好组织工作。首先,要对游泳场所进行调查、选择和布置。调查的内容包括水的深浅、水温、水质、流速、漩涡、暗流、淤泥、水下障碍物和往来船只。据此选择游泳场所。根据水域具体情况用鲜明的标志物进行布置,如在周围打上木桩,用绳子穿上浮标或竹筒,把它围起来,并标明水的深度,深水区可安排浮台。其次,课前课后要认真清点人数,编好小组;还要设立安全监督哨,准备好救护器材,配备救护人员等。
1、 游泳者要进行体检。为保证游泳者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染,在游泳前必须进行体检,凡患有传染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化脓性中耳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皮肤病、红眼病、精神病以及有开放性创口的学生,都不宜下水。
2、 饭后和饥饿时不宜游泳,一般要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游泳。
3、 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造成疲劳的积累,容易引起抽筋及发生溺水事故。因此,剧烈运动后,应休息一会,待体力恢复后再游泳。
4、 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有利于身体很快适应游泳运动的需要,同时防止肌肉抽筋、拉伤有积极作用。游泳前的准备活动,可做徒手操、慢跑、游泳模仿动作和各种拉伸肌肉和韧带练习。要特别注意活动颈、肩、腰、膝、踝、腕各部的关节。
5、 游泳结束后应做整理活动。
6、 女性月经期一般应禁止游泳,若必须参加,要采取一定的卫生措施。
7、 游泳时要讲究公共卫生,遵守游泳卫生守则,以保持池水清洁。
二、 田径
田径运动是学校中开展最经常的体育项目,它包括跑、跳和投掷3类项目。在田径运动中,经常发生各种运动损伤和其他一些有害于健康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注意,加以预防。
(一) 田径运动的一般卫生要求:
1、运动前要检查服装、鞋袜是否合适。最好穿运动服,应穿球鞋或田径鞋,而不要穿皮鞋或其他硬底鞋。袜子、鞋垫要保持干净。另外,身上不要佩带徽章、钢笔、钥匙、小刀等杂物。
2、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求全面而充分,使全身各部位、各关节和肌肉都活动开。
3、运动中要时刻注意卫生与安全。要严格纪律,不准推挤和打闹。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防止感冒或中暑。如冬季运动休息时要及时把汗擦干。把衣服穿上;夏季不宜在烈日下运动时间过长。
4、运动后要做好整理活动。整理活动一般包括短距离放松慢跑、游戏、徒手操、轻松舞蹈和按摩等。
二、跑的卫生要求
跑前的准备活动应注意伸展小腿肌、脚跟腱、径肌、股四头肌及股后肌群等;要注意跑道的平整,以免造成腿部肌肉和跟腱拉伤以及踝关节、膝关节扭伤等。在短跑训练中,要避免过多地用足尖跑、后蹬跑或碎步跑,以防小腿肌肉损伤。跨栏跑要掌握正确技术,严禁逆向跨栏。
三、 跳的卫生要求
跳高、跳远、三级跳等项目,容易发生踝关节损伤、足跟挫伤、膝关节扭伤。练习前应认真检查场地的安全状况;沙坑内的沙子要经常翻晒,保持松软平整,沙面要稍高于坑沿。
(四)投掷的卫生要求
投掷项目中常见的损伤是肩部肌肉和肘部肌肉或韧带拉伤,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肱骨骨折,这主要是投掷技术不正确引起的。因此,应注意正确的运动技术动作;加强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平时加强肌肉和柔韧性练习;投扔运动前严格活动组织,做好投扔区“清场”,严禁双向对扔,要求学生必须看清投区及附近无人时,方可投掷。
三、球类的卫生要求
我国学校中球类运动开展得比较普遍,球类运动造成各种损伤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里主要介绍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运动中的卫生要求。
(一) 篮球运动中的卫生要求
1、场地要平整,地面不能太滑,周围不得堆放其他杂物,篮球支架要有保护装置。
2、要穿球鞋,鞋子大小要合适。
3、准备活动要充分。
4、加强基本技术训练。步法要灵活;转身时不能以膝关节为转动支点;要掌握好运球与起跳时的身体重心;如果重心不稳摔倒时,切忌用手去硬撑地,而应顺势借滚翻动作得到缓冲,以防发生手腕、前臂或肘部等严重损伤。
5、比赛中要严格裁判,禁止粗野动作。
6、受伤后要重视康复锻炼,不可过早投入紧张的锻炼或比赛。
(二) 足球运动的卫生要求
足球是一项激烈的身体接触性项目,是发生伤害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受伤轻者为皮肤擦破伤,重者可发生骨折、脱臼和内脏器官破裂。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严格比赛规则,避免粗野动作伤人。
2、锻炼中要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要安排好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例,避免“单打一”训练。
3、加强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按摩。
4、比赛中要自觉使用各种保护装置(绷带裹踝、护膝、护腿等)。
(三) 排球运动中的卫生要求
排球运动中常见有手指挫伤、肩周炎、膝伤和腰伤等,注意事项如下:
1、排球不要充气过足,否则会使球过重、过硬。
2、准备活动中要充分活动手指、手腕、肩、腰、膝、踝等部。
3、改进扣球技术。要用甩鞭子的动作扣球,这样可减少肩部损伤的机会。要避免扣空球及疲劳后继续过多的扣球。
4、要先学下手发球,待肩部肌肉力量增强后,再学上手发球和大力发球。
运动损伤的预防
1.教育:首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体育道德,防止动作粗野。运动前要适当炼身,加强运动前准备和按摩。
2.学习:掌握好参加项目的基本功、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培养应变能力。平时加强肌肉柔韧性锻炼。
3.观察:检查运动器械质量有否问题,学习掌握运动器械的方法和技术。不违章操练,合理使用器械。
4.检查:了解运动场是否平坦,不能过硬,过滑,沙坑是否松软,有否坑凹、碎砖瓦块等影响安全的障碍物,场地不平坦,常是足部受作的重要原因。
5.保护:根据自己体质情况,注意使用护膝、护腰、护腿、护手腕等护具。禁止动作过猛,急转身时防止膝关节受伤。
6.技巧:比赛中要勇敢果断,用技巧,打技术,减少与对方身体接触碰撞,球赛要避免不必要的盘带,断球手指不要过度伸张,以防挫伤。当上臂急剧外展、外旋时是肩关节受伤的重要原因。
安全运动须知
体育锻炼要视当天的身体状况,进行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调整。如处于以下的身体状况就不应该做剧烈运动,应中止运动或者限于轻微的运动为好。
(1)睡眠不足的时候;
(2)有极度疲劳感的时候;
(3)喝醉酒的时候;
(4)受到强烈的精神打击以后;
(5)感冒、腹泻或其他身体不适的时候;
(6)服药期间(特别是植物性神经药、降压药、心脏药等)。
为了预防运动中的事故,充分发挥运动能力,必须充分、细致地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方法如下:①充分伸展肌肉;②屈伸关节;③进行能提高呼吸循环功能的全身运动(慢跑、徒手或器械体操)。
消除体育锻炼后的疲劳感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
(2)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
(3)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重度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如何加快消除疲劳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保证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好方式。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过程则相对较高,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
(2)整理活动和肌肉按摩
锻炼产生疲劳感后,一定要坚持做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使精神、肌肉、内脏较快的恢复平静。
用推、揉、捏、按、压、拍、抖动等手法按摩肌肉,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开放,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得到改善,加速肌肉运动中乳酸的消除,达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3)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温水浴的水温以40℃为宜,每次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
(4)及时补充营养
合理营养是消除疲劳或预防疲劳的重要手段。对膳食的安排,必须有合理的比例和足够的热量。在维生素中,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对促进疲劳的消除影响较大。此外,缺乏无机盐,也易于疲劳,还会使耐寒能力下降。对耐力项目,在运动中补糖,也可推迟疲劳的产生。运动后应补充热量。夏季或出汗多时,应及时补充盐分和水。食品应富有营养于消化,并尽量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5) 合理的训练制度和作息制度
包括遵守运动训练原则,不同运动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活动性休息和静止性休息结合等,这对防止疲劳的发生和消除疲劳有重要意义。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有以下好处:
(1)提高肌肉温度,克服肌肉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肌肉粘滞性是指肌肉收缩的时候产生的阻力与温度成反比,体温升高时,肌肉粘滞性小,肌肉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体育运动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这样既可以使肌肉不发僵,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将肌肉拉长,从而增加肌肉的柔韧性,使关节活动幅度增大,在做某些动作时姿势准确,有效的避免运动伤害。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功能,使开始运动时就达到较高的水平,克服生理惰性,减轻身体的不适感。
(3)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大脑皮质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这样投身于体育运动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如何控制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事的运动所消耗能量的大小,常用心率来反映运动强度。慢跑的运动强度,心率一般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
运动量是指从事不同或相同的运动项目所消耗的能量总和,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在中等强度下,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就可以,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次以上最好。同时,自我感受也是简便易行的衡量运动强度的方式,如果锻炼后有疲劳感,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
猜你喜欢
1. 关于体育运动的常识
2. 关于体育锻炼的名言
3. 体育运动安全知识
4. 关于体育运动的段落
5. 体育运动小常识
6. 有哪些关于田径运
广义概念(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
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体育的本质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
体育运动是培养孩子们的能力与习惯。运动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从行为模式的角度看,某些运动能力还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会游泳,在遇到突发事件落水时就是一种救命的能力;会骑自行车,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能锻炼身体,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通手段;由运动练就的机敏灵活的反应、巧妙的双手和强健有力的臂膀,到了工作岗位上就有可能转化为许多劳动或工作的基础性能力。
1、运动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人的本能最少,几乎所有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都要在后天特别是成长的初期养成;
2、父母的作用。首先在认识上要摆正孩子智力发展与身体发展的关系,即把身体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一条其实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当前社会的大氛围就是升学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考核智力。加上父母往往认为智力需要认真下工夫,身体则只需要给足营养自然成长就行了。于是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就成了“盲区”。任何一个家长都知道在孩子得病时要先治病,那为什么在未得病时就不能先注重身体的健康和锻炼呢?
其次是身体力行坚持多到户外活动。不要总把孩子憋在家里学这学那,特别是在学龄前。相反应该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逛公园、郊游、漫步、游戏、玩滑板、骑童车等。这样可以养成孩子从小爱动的习惯,从而保持运动的天性。
第三是把运动与娱乐相结合,在兴趣和玩乐中参与运动。体育运动本身就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什么能引起乐趣?变化、未知、胜利、成功、探索等,都能引起乐趣。而这些因素几乎在体育运动中都能找到。即便有些看似枯燥的体育项目,也可以开发出兴趣,比如跑步,我们都去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可以用成绩的不断提高刺激兴趣:比如昨天某某人跑1000米用时多少,今天提高了多少;上学期肺活量是1000,这次就增加到1200……。
第四是把培养习惯与能力相结合。培养习惯在于天天督促孩子做,日子长久了,慢慢就成为习惯;但能力却包含着技巧,必须认真教和认真学,还要反复练习。培养能力本身还蕴藏着巨大乐趣。骑车、游泳、滑冰、轮滑……从不会到会,其过程充满探索和感悟,因此乐趣无穷;只有将习惯培养与能力培养结合,运动才会展现无穷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3、选择适当的项目。从需要的角度看,运动项目有三类:娱乐性项目、必选类项目、终身性项目。对于学龄前的较小孩子,娱乐性项目的运动应多选,如各种游戏、到动物园游玩、玩沙子、玩积木、戏水……。等孩子们长大了,就由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而大人可以帮助他们创造条件。
有些运动项目笔者认为是必选的:如游泳、骑自行车之类。因为这些项目不但是运动,还是一种有极大实用性的能力。还有哪些属于必选项目?各个家长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所谓终身项目,说的是每天都要进行以至于可以坚持终身的项目。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项目?这是保证一个人每天必须活动的条件,也是所谓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标志。哪些项目可以作为终身项目呢?这种项目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对场地、器械要求不高;二是能够活动全身,有相当的运动量;三是以自身活动为主。比如长跑、快步走、体操、健身舞、武术、踢毽跳绳等。
4、无论是运动员还是爱好运动者都可以给自己制定运动计划、督促检查和创造条件。对待孩子的身体锻炼,家长至少要像向重视其智力发展一样,甚至要更加重视。其主要表现是:有一个关于孩子身体成长和运动的计划;坚持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们要多锻炼自己的身体;
体育方面的资料:
一、体育的来源
体育一词虽然被译作Physical ecation、Sport、Sports,但是体育一词却不是译自于英文,而是来自于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体育”一词。不过,日本在Physical ecation一词的翻译上并不是一步到位译作“体育”的,而是经历了从译作“身体(之)教育”、“体教”、“身教”到译作“体育”的日文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19世纪70年代完成的。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因为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
中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在中国,最早创办的体育团体是1906年上海的“沪西士商体育会”。1907年我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体育会。同年,清皇朝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运用开来。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课”。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的“体育”(Physical e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把自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
二、体育历史
根据文物和建筑等历史证据表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便已开始进行体育运动。体操在中国古代时期是十分流行的项目。为法老修筑的纪念碑可以看出,包括游泳、垂钓等体育运动已经在上千年前的古埃及发展起来并建立了体育规则。在埃及开展的其他体育项目还包括投掷标枪、跳高和摔角。古代波斯的体育运动包括传统伊朗武术项目英雄体育,它同打仗技巧有着密切联系。同样起源于古代波斯的运动项目还包括马球和马上长矛比武。
有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自古希腊时期并以产生,古代希腊时期的军事文化和体育运动的发展相互影响。体育对于古希腊人影响深刻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他们创立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每隔四年在伯罗奔尼撒一个叫做奥林匹亚的小村庄举行。
三、体育现状
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突出。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该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肯定了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开始向国家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联合推动发展的方式转变。《指导意见》出台后,地方性体育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设立以及体育企业各项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推动我国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首个五年规划,该规划细化了体育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主要措施。该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量化指标,“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在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产业将呈现出巨大的成长性。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体育产业已成为国际公认的21 世纪最具活力,是具有高渗透性、交叉性、拉动性的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产业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均排在国家十大产业之列。虽然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它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产值占GDP比重还不到1%,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0倍的差距。在中国宏观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体育消费升级以及《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的出台,相信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经过20 多年的市场化尝试,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化进程实现了较快的发展。2011年,体育产业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景象,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赞助总收入达12.27亿元人民币;意大利超级杯吸引了近8万人涌入“鸟巢”,单是门票收益就超过亿元。